1.1建設背景
工程名稱:武漢園博園杉杉濕地生態水系構建工程
工程內容:水環境治理設計、水生態施工、環境養護
建設單位:上海山恒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建設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新園路998號
1.2項目范圍
總修復面積:8000平方米
平均水深:1.6米
主要水源:金銀湖水
竣工時間:2015年12月
圖1-1工程范圍圖
1.3工程目標
養護期為1年。
1)近期目標:即生態恢復工程施工完成并運行1~2個月后,頤景湖內圍繞兩棟別墅的水域接近國家地表水環境標準(GB3838-2002)Ⅳ類水標準,水體透明度>0.5m,無臭味。
2)中期目標:即生態恢復工程施工完成并運行3~6個月后,接近國家地表水環境標準(GB3838-2002)Ⅳ類水標準,水生植被覆蓋率超過60%。
3)遠期目標:全部施工完畢,正常運行一年后主要指標達到國家地表水環境標準(GB3838-2002)Ⅲ-Ⅳ類水標準,透明度等感官指標極大好轉(透明度>1.0m)。
2.1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2.1.1生態狀況
武漢園博園杉杉濕地生態性較差;水體內基本無水生植物;湖內基本無水生動物群落,不能構成完整生態結構。湖區周邊綠化景觀較好,草坪覆蓋率較高,但水體內景觀較差,水體渾濁,整體景觀效果較差。
2.1.2項目挑戰
1. 工期短-只有10天;要求見效快并效果明顯-兩周后見底;
2. 水體富營養化嚴重,氮磷及懸浮顆粒物含量高。
2.1.3污染源調查與分析
通常河湖潛在的污染源包括:直接納湖雨水污染、地表徑流污染、上流來水污染、生活污水排放污染、養殖污水排放、生活及建筑垃圾傾倒、河底污泥中內源污染的釋放等多個方面。
整個河道中基本沒有沉水植被,使得整個河道系統對污染物的降解消納能力(自凈能力)極大弱化。不斷排入湖內的過量污染物,與之對應的是不斷弱化的水體自凈能力,兩方面因素相互作用,最終導致了河道生態系統崩潰,水體自凈能力喪失,水質惡化,常年渾濁不堪。
2.2方案設計
2.2.1設計思路
園博園杉杉濕地水體綜合治理,一方面通過輔助工程措施改善水質現狀, 恢復良好水質;另一方面,逐漸恢復湖內生態系統,提高水體自凈能力,恢復并重建水體水生植物系統、水生生物系統等,最終實現湖內的生態化,作為居民休閑、觀光、慢行場所,提升居民生活質量。通過水體綜合治理將該園博園杉杉濕地建設成集環境保護、休閑、自然生態為一體的自然生態景觀。
針對人工湖基底條件現狀與存在問題,宜進行基底改良工程,使原湖底土壤轉變為適合高等植物健康生長的底泥,為生態系統構建打下良好的基礎。
2.2.2設計原則
采取“最大還原、最小干預”原則,在不影響周邊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恢復自然水生態系統,實現水質保護、水生態系統構建與水體景觀的有機統一,以及景觀、生態與經濟的協調,營造生態景觀的特色。
2.2.3工程內容
園博園清水型生態系統構建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包括:1)基底改良工程;2)水體透明度提升工程;3)深水型沉水植物群落構建工程;4)淺水型沉水植物群落構建工程;5)大型底棲生物群落構建工程;6)清水型浮游動物群落構建工程;7)食物網鏈構建工程:
3.1治理前現狀
圖3-1 園博園水體現狀
3.2治理后現狀
圖3-2 園博園水體現狀
根據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從監測數據可以看出,自2016年4月份以來,園博園杉杉濕地水質得到了明顯的改善,整體水質叢劣V類水提升到了最優時III-IV類水。
3.3工程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