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建設背景
1、工程名稱:上海寶山白沙公園
2、建設地點:寶山區白沙園路近江楊北路,南面為眉浦河
3、施工工期:2015年9月1日——2016年12月31日
5. 建設單位:上海萬業企業(集團)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6.設計單位: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7. 施工單位:上海恒生綠地市政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1.2項目內容
白沙公園工程建設規模:約32萬平方米,工程造價約9000萬元。主要工程內容劃分有:土方造型,綠化種植工程,園路鋪裝工程,構筑物工程、河道開挖,棧橋,停車場,足球場等施工圖所示全部內容。
1.3工程難點、特點
1、根據現場狀況和我公司對工程的分析,本項目總設計土方需用量約100.5萬方,挖填動土量較大、現場土包較多、土質狀況復雜、施工難度較大,對整個項目的質量、進度、成本及項目的成敗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2、施工環境:施工場地比較復雜,南側河道、北側居民小區,施工部署要注意各工序銜接合理,盡量減少揚塵、噪音等對周邊的影響,并積極與其他有關單位及甲方、監理協調關系。
3、搞好當地群眾關系,確保施工正常進行,保證安全文明生產,不干擾施工,現場保證安全文明施工仍是本工程的關鍵。
4、提前了解施工區域或沿線的地下管線的分布情況,施工時應注意管線的保護工作,確保管線的安全。
5、根據現場狀況和我公司對工程的分析,本項目總設計土方需用量約100.5萬方,挖填動土量較大、現場土包較多、土質狀況復雜、施工難度較大。
第二章 分部工程方案及技術措施
為了保證本工程的平面位置和幾何尺寸符合設計圖紙要求,并達到合格標準,對平面及高程控制如下:由專業負責人組織負責平面坐標及高程傳遞,項目施工人員負責施工現場平面、道路、廣場地形及地形標高測量,項目部技術質量部門負責平面坐標及高程的設控驗收。
一、測量方案
測量人員在與業主方、規劃設計單位、監理單位交驗水準點和坐標基準點后,對在本施工范圍內的樁位進行必要的保護,并及時做好導線復測,導線點的加密,水準點的復測和加密等測量工作;對所交導線點,水準點進行現場拴樁。在附近固定物上做好拴樁標記,并填寫拴樁記錄。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有關樁位砌筑保護,并立標牌注明,注意保護字樣。
(一)施工測量技術要求
1、本工程施工測量依據及相關標準、規范、規程。
2、對業主提供的控制點進行復核測量,符合精度要求后再進行工程的施工測量。
3、場區內按施工情況需要增設水準點,測量精度按不低于二級水準測量精度進行測量。
4、測量主要儀器設備:經緯儀、水準儀、測量標桿、水準標尺、小線等。
5、施工測量成果的檢查和檢測:
為了確保設計的等高線位置和標高,必須有嚴格的檢查和檢測制度,施工控制測量成果,自檢和駐地監理審批,向監理工程師提出檢測申請。檢測均按照規定的同等級精度作業要求進行,及時提出成果報告,一般檢測差應小于2倍中誤差。
(二)施工測量措施
1、控制網的測量:用全站儀對組成控制網的各點間測量,均采用四個測回。
2、數據處理:控制網所測得的數據進行平差計算,求得邊與角的中誤差,滿足測量精度要求后方可使用。
3、樁點保護:控制網中所設置的各點均采取措施進行保護,以免變彎而影響測量精度。
4、施工過程中邊樁測量:在施工過程中,根據控制樁置鏡精確測量區中線及邊線,同時埋設護樁的恢復。施工邊樁要定期進行復核測量,消除開挖沉降或土方填筑對其帶來的負面影響。
5、測量管理措施:開工前對測量人員進行測量知識、測量規范,測量儀器使用等方面進行培訓,測量人員應認真理解圖紙,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得到書面答復才能按圖進行測量放樣。
二、現場及地形高程測量
根據提供的高程控制點,用水準儀引測高程,并將高程測設標注到繪制的測設圖上,用以計算土方量。
三、軸線控制
根據建設方提供的坐標控制點,依據圖紙設計方格網上坐標在施工區域范圍內測設縱、橫兩道主控制線,設置控制樁,并用混凝土加以保護定位。用石灰粉在施工工域放出地形的輪廓線。
四、土方高程控制
根據設計高程和測設標高,計算出挖土深度,以及地形堆筑高度,并定期用水準儀或全站儀對土方標高進行復測,以達到設計高程。
一、土方平衡及調配
(一)施工準備主要機具:
1、主要大型機械:挖掘機、裝載機、自卸汽車、翻斗車等;
2、一般工具:鐵鍬、手推車、鋼尺等。
(二)土方開挖及平整
1、作業條件
2、土方開挖及平整前,將施工區域內的地下、地上障礙物、雜物清除和處理完畢。
3、在機械施工無法作業的部位和修整邊坡坡度,地形精細修整等,均應配備人工進行。
4、根據挖方、堆方工程量,選用施工機械,以發揮施工機械的最高效能。
5、場地的定位控制線樁、標準水平樁及灰線尺寸,必須經過檢驗合格后,才能作為施工控制的基準點。
6、施工區域運行路線的布置,應根據作業區域工程的大小、機械性能、運距和地形起伏等情況加以確定。
(三)操作流程
確定開挖、推土順序和邊坡—→分段分層開挖、推土—→修邊清理。
開挖應從上到下分層分段依次進行,隨時做好一定坡勢,以利排水。
(四)成品保護
(1)對定位標準樁、軸線引樁、標準樁點、樁木等運土、推土時不得撞碰,并應經常測其平位置,水平標高和坡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定位標準樁和標準水準點邊應定期復測和檢查是否正確。
(2)土方開挖、推土時,應防止鄰近物、道路、管線等發生下沉和變形,必要時應與設計或建設單位協商,采取防護措施。并在施工中進行沉降或移位觀測。
二、機械回填土
(一)工藝流程:
基底地坪的清整—→檢驗土質—→分層鋪土—→機械碾壓密實—→檢驗密實度—→修整驗收
1、填土前,應將基土上的洞穴或基底表面上的樹根、垃圾等雜物都處理完畢,清除干凈。
2、檢驗土質:檢驗回填土料的種類、粒徑,有無雜物,是否符合規定,以及土料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圍內。如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曬或均勻摻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土的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預先灑水潤濕等措施。
3、填土應分層鋪攤:每層鋪土的厚度應根據土質、密實度的要求和機具性能確定,但每層厚度不超過60cm。
4、在機械施工碾壓不到的填土部位,應配合人工推土填充,用蛙式或柴油打夯機分層夯打密實。
5、填方全部完成后,表面應進行拉線找平,凡超過標準高程的地方,及時依線鏟平,凡低于標準高程的地方,應補土夯實。
(二)質量標準
1、基底處理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或施工規范的規定。
2、回填的土料,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或施工規范的規定。
3、回填土必須按規定分層夯壓密實,取樣測定壓實后的干土質量密度,其合格率不應小于90%,不合格的干土質量密度的最低值與設計值的差,不應大于0.08g/cm3,且不應集中,環刀取樣的方法及數量應符合規定。
三、人工回填土細整
1、填土前應將地面上的垃圾等雜物清理干凈。
2、修整找平:填土全部完成后,應進行表面拉線找平,凡超過標準高程的地方,及時依線鏟平,凡低于標準高程的地方,應補土夯實。
一、苗木選擇
1、表土、肥料、水等應符合本工程要求;
2、植物品種
(1)所有植物應考慮當地氣候特點,選擇在周邊地區定植二年以上且符合本工程設計要求效果的苗木,帶冠種植;適合于當地氣候條件易于生長的、并有豐滿干枝體系和苗壯的根系。植物應無缺損樹節、擦破樹皮、受風凍傷害或其他損傷,植物外觀應顯示出正常健康狀態,能承受上部及根部適當的修剪。無特殊規定或圖紙標明,所有植物應在苗圃采集。
(2)喬木應具有挺直的樹干,發育良好的枝杈,根據其自然習性對稱生長。不應有大于直徑20cm未愈合的傷痕。
(3)運到現場的喬木高度應符合圖紙要求,其胸徑(樹高出地面1.2m處)應按施工圖紙要求。
(4)不允許采用代替品種,除非證實在承包期內的正常種植季節采集不到規定的植物。只有經監理工程師同意后,才允許種植代替品種。
3.1工程實施情況
3.1.1施工期
2015年9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按施工方案要求進行有序施工。
3.1.2苗木栽植和養護
1、在種植時,先在坑底填約150mm厚的表土,同時要摻中腐熟的有機肥料作為底肥,注意要在底肥上覆蓋一層土,不至于直接接觸苗木根系而損傷根系。禁忌使用耕作層以下的深層生土(陰土)。苗木栽植前先對苗木進行自檢,然后報請監理工程師進行抽檢,不合格苗木不允許進場。
2、苗木栽植前2天,對比較干旱的樹穴先灌穴,待水全部滲下去后方可栽植,同時為提高成活率,可使用一定濃度的ABT生根粉以促進新根的萌發。注意先把土球上的包扎物打開,再將稀釋后的溶液噴施或澆灌根部,并適量施用植保粉。
3、栽前對苗木進行修剪,修剪的原則是灌木保持其自然樹形,短截時保持樹冠內高外低,疏枝應保持外密內疏。栽后修剪時,應以疏除為主,修剪總量不超過1/4-1/3,保持主枝、側枝分布均勻。銀杏等具有明顯主干的樹種,在保證主枝頂芽不受傷害的前提下,重點以疏枝為主,側枝可結合整形適當短截;元寶楓、國槐、欒樹、白蠟等苗木的修剪,應保留樹冠的基本骨架,保持主、側枝先端一致,樹冠整齊。修剪后較大創口應涂抹保護劑,起到殺菌、促使傷口愈合的作用。
4、栽植位置要符合設計圖紙要求:樹木高矮干徑大小要搭配合理,樹體要保持上下垂直,不得歪斜,樹形好的一面要迎著主要觀賞方向。
5、栽帶土球苗木時,應提草繩入坑擺好位置后放穩再剪斷腰繩和草包保持土球不松不散,并應盡量將包裝物取出,然后填土踩實,踩實時不要直接踩壓土球。
6、栽植較大規格的常綠樹或落葉喬木時,應立支柱對樹體進行保護,并不能使支柱與樹干直接接觸以免磨傷樹皮,立支柱的方向應在下風口。支撐要捆綁牢靠,高度一致、整齊美觀,支撐對于不同的樹種應分別采用不同的支撐方式,分別有四角支撐、三角支撐和一字支撐,支撐時為了保護好樹體支撐點的樹皮要進行必要的必要的纏繞保護,材料采用棕皮式或草繩等,支撐桿采用高度一致、粗細均勻的竹桿或杉木桿。
7、綠籬成塊種植或色塊種植時,應由中心向外順序退植,坡式種植應由上向下種植大型塊植或不同色彩叢植時,宜分區、分塊種植。
8、栽后24小時內必須及時澆上第一遍透水,第二遍水要連續進行,第三遍水在第二遍水5—10天后進行。灌水量要充足(注意第一次澆水后將樹穴下陷部位及時回填種植土并搗實)。澆完第三次透水后,進行苗木的扶直整理工作,要對苗木支撐進行修整和修改,之后根據樹種性質分別確定澆水時間。
9、待第三遍水滲下后及時進行中耕扶植或封穴,并在樹干周圍堆成30cm高的土堆,以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和防止風吹樹干造成空隙而影響成活,中耕封穴的同時,應將土填實并將樹木扶直。
10、苗木栽植完及時報請監理工程師驗收,并遞交苗木養護管理的詳細計劃及日程。
八、養護管理
1、根據天氣情況和土壤水分狀況以及苗木本身的需水量,適時澆水。
2、緩苗過程結束后苗木開始生長,適當追施肥料,中耕除草。
3、經常巡邏值班,防止盜苗,發現死苗或缺苗,及時補栽。
4、根據病蟲害發生情況,適時對苗木進行病蟲害防治。
5、冬季封凍前澆足越冬水
3.3工程效益分析要污染物為總磷和氨氮。自2017年9月份以來,該塘水質得到了明顯的改善,整體水質叢劣V類水提升到了IV類水。
3.4工程效益
該公園建設以后,給周邊居民生活帶來很多好處,為居民提供室外休息、觀賞、游戲、運動、娛樂,場所。公園是政府為保持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提高國民教育,并自由享受園內的設施,兼有防火、避難及防災的綠化用地。公園有新鮮空氣、有山有水、有花草樹木、環境優美這一點是相同的。公園補充了城市生活中所缺少的自然山林,風景奇麗的樹木,寬闊的草坪,五彩的花卉,新鮮濕潤的空氣,隨心所欲的散步和運動。也正因為公園建設,周邊房價也隨之升高。
3.5 公園建成后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