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8-2-27 9:31:01
浦東時報(記者 章磊)浦東新區列入市考范圍的555條段中小河道綜合整治工作通過核驗,實現了“基本消除黑臭、改善水環境”的既定目標。據浦東新區城鄉中小河道綜合整治指揮部辦公室介紹,這樣的成績背后有“生態修復”的功勞。
書院鎮五號港河水清澈透底,河面上的浮島種植了不少的漂浮植物。但它曾是書院鎮列入市考的三條重污染河道之一。
是生態修復技術讓五號港“脫胎換骨”。參與五號港整治的上海山恒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黃海弟告訴記者,公司開始利用生態修復技術改善水質,在五號港內培育了一片“水下森林”——首先采用底質改良技術,接著又種植了水生植物、加入微生物、添加水生動物,逐步構筑了一個完成的生態鏈?!爱斘廴驹吹玫娇刂?,借助這樣的生態修復技術,能夠讓河道恢復自凈功能,保持改善后的水質?!秉S海弟說。
他告訴記者,這樣的“水下森林”培育技術,早已在高東公園獲得了實際效果?!皬?015年年底開始,我們在高東公園的水體里培育‘水下森林’,兩年多的時間,公園水體從原來的黑臭,變成了3類水質,并且長期穩定,還形成了景觀水體生態鏈?!?/p>
黃海弟說:“最終形成穩定的‘水下森林’,通常需要6到12個月的時間,之后便能讓河道擁有相對穩定的自凈能力,如果能夠控制污染,便能讓水質保持在穩定水平,確保河道整治的成果?!?/p>
類似的生態修復技術,被用在了浦東新區列入整治名錄的不少河道。新區河道辦工程師王珊珠介紹,555條段市考河道中,有約20%采用了各種生態修復技術。
“當污染源被切斷后,各種異曲同工的生態修復技術,通過在河道中培育水生動植物、完善生態鏈,有助于水質改善的速度,提升并維持河道的自凈能力?!蓖跎褐檎f。
圖為五號港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