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8-3-10 14:42:43
3月6日下午,市政府召開動員會,通報2017年本市水環境治理工作,并對2018年河長制和蘇四期工作進行部署。一起來看看會議精彩內容吧~
堅持“工作目標全覆蓋”和“市區聯手、水岸聯動”,全面摸清河湖本底,全面落實河長責任,全面推進水岸同治,打贏了城鄉中小河道綜合整治這一河長制首場戰役。
(一)全面落實責任制,建立“河長治水”新模式
按照河長制工作“四個到位”要求,印發河長制實施方案,全面建立市-區-街鎮三級河長體系,所有河湖、小微水體都有了河長,河長名單通過媒體、政府網站、河長公示牌等形式向社會公布。
市級河長巡河77人次,區級河長巡河1453人次,街鎮河長巡河32888人次
(二)水岸聯動抓整治,城鄉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
對1864條段1756公里中小河道開展整治,共拆除沿河違建351萬平方米,整治工業企業3316家,退養畜禽養殖場105家,建設污水管網310公里,污染源截污納管1222個,完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改造6.5萬戶和24座市政雨水泵站旱天截污設施改造。
4月-5月,開展“三無”居家船舶專項整治,全面消除水上“違法建筑”。開展集中整治,共清理整頓314艘“三無”居家船舶,同步建立預防、發現和處置機制。6月-12月,擴大整治范圍,對其它“三無”船舶開展整治,整治“三無”居家船舶177艘、其它“三無”船舶及廢棄船5869艘。
(三)河湖管護初見成效,城鄉水環境面貌持續改善
開展河湖數據調查復核,摸清全市河湖本底數據,深入推進養護作業市場化改革,出臺了河湖水面率管控方案、整治與長效管理導則、規劃設計導則、河道命名管理辦法、農村生活污水排放標準、小微水體管理指導意見等一系列制度。根據最新水質監測數據和衛片解譯,全市259個主要河流斷面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為59.1%,較2016年上升16.2個百分點。Ⅱ~Ⅲ類水質斷面占23.2%,較2016年上升7個百分點,Ⅳ~Ⅴ類斷面占58.7%,較2016年上升8.9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占18.1%,較2016年下降15.9個百分點。全市河湖水面率止跌回升。1864條段中小河道已基本消除黑臭,公眾滿意度測評均在90%以上。
總結2017年水環境治理工作,有五方面經驗體會:一是堅持河長治水、高位推動;二是堅持水岸同治、系統治理;三是堅持鐵腕治水、嚴格執法;四是堅持精細管理、常態長效;五是堅持開門治水、全民參與。
2018年總體要求是: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深入踐行新時代治水工作方針,以第七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為抓手,以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四期工程為引領,持續推進河長制,全面建立湖長制,中小河道全面消除黑臭,全面啟動劣V類水體治理攻堅戰,加快打造水清岸美、人水和諧的水環境。主要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完善河長制落實湖泊湖長制
1、建立湖泊湖長制
按照中央《關于在湖泊實施湖長制的指導意見》,市政府已制定了本市的湖長制實施方案,明確湖泊治理目標、湖泊湖長設置原則、湖長制六方面重點任務以及湖長制保障措施,將于近期正式印發。按照工作方案、組織體系、制度措施、監督考核“四個到位”要求,對轄區內湖泊、水庫全面建立湖長制。
2、抓好河長制湖長制五項基礎性工作
第一,深入推進入河排污(水)口監管。
第二,點面結合開展水質監測。
第三,完成全市河湖“一河一策”編制。
第四,編制劣V類河道治理三年行動計劃。
第五,加強信息化建設。
3、開展河長制與水環境治理示范街鎮建設
深化完善河長制,樹立河長制工作標桿,打造水環境治理樣板街鎮。
(二)全面啟動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四期工程
加強岸上截污治污,計劃完成155公里河道環境綜合整治、46條斷頭河整治,基本完成虹橋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新建工程。
加強防汛能力建設,蘇州河堤防達標改造及底泥疏浚力爭年內開工。
加強兩岸生態整治,完成蘇州河南岸長寧段慢性步道工程。
需要特別指出:支流專項整治要以水質達標為重點,以污染控制為抓手,采取環境整治、截污納管、排污口治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水系溝通、生態修復等綜合措施,全方位系統性推進支流治理?,F階段,關鍵是摸清整治的底數,抓好項目啟動。
(三)細化實化河長制六項任務
第一,加強水環境治理和水污染防治。包括九方面具體工作:
一是啟動第七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水環境專項。保障飲用水水源安全,基本完成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現存工業企業的關閉清拆。推進污水污泥治理,基本完成虹橋污水處理廠新建工程,竹園第一、第二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朱家角污水廠三期擴建、練塘污水廠三期擴建,石洞口污泥完善處理等工程。開展城市面源治理,完成泗塘污水廠功能調整工程。
二是做好國際進口博覽會環境整治提升保障工作。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于今年11月期間在國家會展中心(虹橋地區)舉辦。按照進口博覽會市容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工作總體方案,需對虹橋商務區86平方公里內所有河湖及小微水體實施整治,涉及閔行、長寧、青浦、嘉定等4個區的300條段248公里河道,具體包括“提升河道水質、提升河道景觀、提升市民滿意度”等三方面14項任務。相關區要對照目標,進一步細化各項任務,盡早啟動實施河道整治,以高質量的河道水環境迎接博覽會舉辦。
三是啟動全市面上劣V類河道整治工作。按照全市劣V類河道治理三年行動計劃以及“一河一策”,同步推進蘇四期流域855平方公里以外區域的河道整治。計劃完成200公里河道整治以及1922公里中小河道輪疏工作。
四是推進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圍繞2020年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78%的目標,針對預期在“十三五”期間可達標的水功能區編制完成“一區一方案”,并組織推進方案實施。按照長江經濟帶入河排污口專項檢查行動整改提升工作方案的要求,對2016年未達標水功能區現有規模以上入河排污口進行關閉調整,加強監管。
五是推進國考市考河流斷面水質達標。按照“2019年國考、市考斷面基本消除劣V類”的目標,完成對各區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的調整工作。國考斷面中,浦東、寶山、松江、青浦、奉賢、崇明等區要及時跟蹤分析斷面水質,月度出現同比惡化,要立即排查原因,采取應對措施;長寧、普陀、嘉定、閔行、和青浦等區要嚴格按照水質達標方案要求,全面實施干流支流聯動整治,確保蘇州河-黃渡和浙江路橋斷面水質達標。2018年全市90%左右的斷面水質要達到整治要求。
六是持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按照《上海市農村生活處理建設規劃》和新版出水水質標準,
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與中小河道水環境整治、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村莊改造、美麗鄉村創建等相結合,加快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計劃實施10萬戶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列入市政府實事項目,含蘇四期區域內的工程量)。蘇四期工程區域和崇明島要提前實現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全覆蓋。
七是分類推進全市雨污混接改造。按照上海市建成區分流制地區雨污混接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要加快完成雨污混接調查,制定“一點一方案”,基本完成市政排水管道錯接支管、封堵連通管改造,基本完成企事業單位混接整治,制定小區內部雨污混接綜合整治技術指南,啟動實施一批小區雨污混接整治。
八是抓好水葫蘆攔截打撈工作。按照“條管江河、塊管區域,市區聯手、上下聯動,攔撈結合、層層把關”的原則,堅持上下游聯動、干支流聯動、區區聯動、部門間聯動和省市間聯動,做好省市、區區界河和聚集區的監控,及時掌握水生植物滋生動態和爆發趨勢,通過關口前移、堵撈結合、階梯作業等綜合措施,提高打撈效率和處置能力。
九是提升本市跨越內河航道橋梁防撞能力。根據《關于提升本市跨越內河航道橋梁防撞能力的工作方案》,全市計劃兩年內完成1214座橋梁防撞防護及其橋梁警示標志的布設。今年,計劃完成56座市管橋梁、85座企業橋屬單位管理橋梁以及755座區管橋梁防撞防護及其橋梁警示標志的布設,確保本市內河航運和跨越航道橋梁安全。
第二,加強河湖水面管控。全面完成全市藍線專項規劃,梳理形成全市河湖現狀底圖,明確分年度河道整治項目情況,健全河湖水面率考核監管追究機制,加大違法填河查處力度,抓好岸線管控,拆除沿河違建,確保水域面積只增不減。
第三,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將河道岸線管控與“無違村居(街鎮)”創建相結合,建立健全沿河違建發現、移送、處置機制。其中,蘇四期工程范圍和劣V類河道沿岸區域優先列入“無違村居(街鎮)”創建。同時,今年要全面完成市管河湖劃界,啟動區管河湖劃界。
第四,加強水資源保護。以《上海市水資源管理若干規定》宣貫為契機,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節水行動方案,引導全社會節約水資源、保護水環境、關注水生態。加大水資源管理執法監督力度,鞏固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和“四項制度”,不斷完善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控制和水資源管理責任考核各項工作。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按照《上海市水利風景區建設發展規劃》,積極創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加強現有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的管理。
第五,加強水生態修復。推進實施斷頭河打通工程,按照斷頭河整治三年行動計劃(2017年-2019年),全市計劃打通斷頭河3188條段。今年計劃完成454條斷頭河整治,進一步溝通水系,增加河湖水面率,調活河湖水體,增強河湖自凈能力。實施農林水聯動工程,計劃實施3萬畝都市現代農業示范項目建設。結合河道綜合治理和河道輪疏,開展水土保持治理任務。
第六,加強執法監管工作。水務、環保、城管加強聯合執法,持續加大涉水違法行為執法力度,重點開展違法填堵河道、入河排污(水)口規范整治等專項執法行動。完善“行刑銜接”等執法機制,不斷增強執法威懾力。
(四)加大社會宣傳和全民參與力度
結合“世界水日”“世界環境日”“節水宣傳周”等,開展形式多樣的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修復等主題宣傳活動。制作相關宣傳短片、宣傳手冊,進一步提升市民群眾節水護水意識。組建“百鎮萬人”志愿者隊伍,將河湖治理和保護作為學生假期社會實踐、環保人士社會活動的重要內容,不斷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治水的良好氛圍。
(五)加強河長辦能力建設
深化落實河長制“四個到位”,健全完善河長制湖長制責任機制、領導協調機制、長效管理機制。研究制定河長辦標準化建設指導意見,做實河長制辦公室。組織開展河長制湖長制業務培訓,不斷提升河長及區、街鎮河長辦工作人員履職能力。
來源:上海水務海洋